歐元匯率走勢分析2021:影響歐元走勢的三大因素
2020年全球經濟受疫情拖累,各地金融市場風雲色變。在匯市中,各貨幣走勢也受美國當局的一舉一動所影響。歐元作為全球第二大儲備貨幣,一直深受投資者關注。踏入2021年,因應新冠疫苗成功研發,投資者預期疫情可慢慢解決,樂觀看待2021年經濟的強勁反彈。本文章我們將會為大家一步一步解說歐元前景,分析一下本年的走勢。
歐元過去十年走勢
1. 歐債危機 (2009 -2014)
歐債危機起源於2009年10月新任希臘政府上台,宣布2009年財政赤字和公債占GDP比例分別達12.7%及113%,遠超歐盟公約規定的上限,震撼金融市場。投資者開始逐一檢視各歐元區成員國債務狀況,除希臘外,還有愛爾蘭、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合稱歐豬五國。全球三大信評公司,也紛紛下調歐豬國家的債信評等,令其更難在金融市場上籌資,並由此擴大變成歐洲債務危機,連帶影響到歐元走勢。歐元自2009年12月約1.5的水平,受危機拖累而跌至2010年6月約1.2的水平。
2010年5月,為了防控歐債危機擴大,歐盟財長會議設立7500億歐元的救助機制,歐元跌勢暫告一段落,並有一波反彈。
2011年5月,希臘政府為了還債所實施的撙節措施,引爆希臘民眾強烈反彈,在支付到期公債上出現問題。直至6月底,希臘勉強通過的新一輪緊縮方案獲歐盟領袖認可,最終得到援助,危機因此得到控制,但仍阻止不了市場對歐債問題的擔憂。由於希臘國內反對聲音不斷,反對緊縮的政黨冒起,引起了希臘脫歐(Grexit)的討論,一直使歐元受壓,跌至2012年7月約1.2水平,其後美聯儲推出QE3助歐元反彈。
2. 歐央行救市政策 (2014)
歐央行在德拉吉上任後,一直給力穩定市場信心,希望拯救歐元,避免歐元區出現解體危機。當時歐央行政策包括購買歐豬國家國債,並宣布無上限購債計劃“ 直接貨幣交易” (OMT,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極大程度提振了市場信心,支持歐元回穩。
不過,雖歐元區脫離危機狀態,但實體經濟仍然沒有起色。2014年6月,歐洲央行在用盡各種傳統貨幣政策下,大膽啟動負利率政策以挽救歐元區疲軟的經濟。同年,10月美聯儲結束QE,兩相對比高下立判,歐元跌勢再起。
2015年1月,歐洲央行的負利率政策未見成效,而眼見美國結束QE,經濟重見曙光,便再炮製QE,自2015年3月起每月購債600億歐元至2017年3月,歐元欲振乏力,曾低見1.03水平。
3. 美聯儲貨幣政策 (2018至今)
2018年在美國經濟回春下,美聯儲展開緊縮貨幣政策,每季升息25個基點,於年末達2.25%-2.50%,令美元由弱轉強。相反,歐洲央行仍維持0%利率水平,歐元在2018年跌勢再起。
2020年3月,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引致美國經濟及就業市場斷崖式的下墜,迫使美聯儲大動作一口氣將利率降至0-0.25%,且啟動無限購債計劃維持金融市場秩序,資產負債表擴張至空前的7萬億美元之上。至今,美聯儲仍保持每月至少1200億美元購債規模,美元貶值壓力大增,歐元因此又再展開漲勢。
近期影響歐元匯率走勢的3個因素
1. 歐元區政治局勢
近年來歐元區的政治情勢,離不開英國脫離歐盟這檔事,相信投資朋友們並不陌生。自2020年1月31日英國確定脫離歐盟後,依規定有11個月過渡期,不過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到期日,在實務面上,歐元區經濟及歐元還未有實質上的影響。
為求降低經濟活動及交流的不便,雙方經過年內多次磋商,終於在2020年平安夜當日,達成歷史性的新貿易協議。不過由於時間匆促,仍需待歐盟及英國議會確認,依過往慣例,總是會有部分反對聲浪出現,但大體而言,已大大降低不可測的經濟風險。投資市場大多正向看待英歐雙方未來關係,2021年有望迎來較穩定的局勢,有利歐元向上。
2. 貨幣政策
有鑒於更嚴謹的防疫措施對歐元區經濟復甦和通脹前景產生負面影響,歐洲央行在12月利率決議,再次提高緊急購債計劃由1.35萬億歐元擴大至1.85萬億歐元,至少持續至2022年3月,同時全面延長多項疫情期間放寬融資條件的舉措。
此外,歐洲央行發布的最新預測數據顯示,2022年及2023年通脹率僅1.1%及1.4%,距離實現2%通脹目標仍有段路要走,強化投資者對未來2-3年維持寬鬆金融條件的預期,這或限制了歐元未來升值空間。
3. 歐元區經濟數據
歐元區季度實質GDP為剔除通脹影響的區內生產毛額,反映真實的經濟成長,如上圖,在2020年第二季達最差值。
歐元區重要經濟指標之一,受勞動市場供需及經濟循環影響,失業率反映經濟的運行狀況,如左圖,在2020年7月達最高峰。
CPI是用來衡量各消費性商品與勞務價格的標準,反映一般消費物價的平均水平,是央行評估通脹的重要指標,如左圖,呈逐月遞減之勢。
整體而言,數據表現絕對不利歐元的前景。低迷的經濟增長、超低的CPI、居高不下的失業率,預料政策面仍需加把勁,以支持經濟復甦。
歐元走勢預測 2021
2020年全球經濟受累於疫情影響,迫使各國政府無所不用其極的挽救衰退經濟,其中以歐美國家手段最為積極。2020年末在新冠疫苗研發有成下,投資者預期疫情近尾聲,防疫解禁已不遠,樂觀看待2021年經濟重啟後的強勁反彈。在外匯市場上,衡量歐元的主要貨幣對,以歐美對及歐鎊對最為代表,以下是這兩種貨幣對的明年展望。
1. 歐美對(EUR/USD)
貨幣對是相對的概念,全球前兩大的美聯儲及歐洲央行,在2020年末最後一次利率決議上,雖然同為寬鬆偏鴿的前瞻指引,但細節上仍有所不同。美聯儲方面,每月持續購債1200億美元,歐洲央行方面,則是擴大購債總額5000億歐元至2022年3月,兩相對比高下立判。除此之外,美國積極的從財政方面推動新刺激方案,可預見未來龐大的發債需求,美聯儲勢必有責任分一杯羹,預料明年上半年維持弱勢美元格局不變,反觀歐洲方面,明年上半年在經濟復甦的憧憬加持下,深化投資者繼續擁抱歐元的信心。
觀察歐美周線圖,斐波那契擴展看,突破1.2水平阻力後,上望可看幾個目標。預料向上挑戰較大阻力將是138.2%約1.25,如配合長期通道,上望可看至161.8%的1.2860左右,但相信時間上會在第二、三季度。整體格局震盪偏多,操作以做多買入為主。
歐美對周線圖
2. 歐鎊對(EUR/GBP)
英國在脫歐過渡期前夕,與歐盟達成的新貿易協議,協議中僅就漁業、農業等部分產業達成一致,並未觸及金融業領域,代表英國金融業明年起,不再自動准入歐盟金融市場的權利。此外,為了減少對英國金融服務的依賴,歐盟早已另闢成員國內的其他金融中心,展開更多歐元計價的金融交易,預料將會有更多的金融資產自英國移往歐盟,無疑是對倫敦金融中心的一記重擊,相較於歐盟方的游刃有餘,顯然英國暫居下風。
另一方面,2020年12月英國傳出變種病毒,且有逐漸擴散的跡象,迫使首相約翰遜擴大防疫限制措施,令經濟復甦前景蒙上一層陰霾。前有脫歐後需面對的負面影響,後有變種病毒強襲,腹背受敵下,不利英鎊升值,預料歐鎊對上行趨勢不變。
觀察歐鎊對周線圖,過去一直波動在約1000點子之內。預料向上機會較大,如一旦突破這一區間,下一區間將會是0.98。主要目標將會是心理大關1.00及斐波那契擴展目標1.02左右。同樣地,整體格局震盪偏多,操作以做多買入為主。
歐鎊對周線圖
歐元的三種投資方式
歐元是歐盟部分成員國組成的貨幣同盟,佔美元指數權重最大的57.6%。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10月全球支付貨幣統計中,歐元使用量再超越美元,反映其重要性絕不遜美元。以下是投資歐元較常見的的幾種方式:
1. 開立外幣帳戶
投資者直接在銀行開立外幣帳戶,存入或購買外幣收取利息。銀行提供給投資者的利率大致分成活存跟定存兩類,活存收益率低,但隨時可提領或賣出,主要依靠資本利得;定存是與銀行約定固定存款期間,通常介於1個月到1年不等,收益率較高,但存款期間內不可提領或賣出,需承擔存款期間的匯率風險。此外,買賣匯率由銀行單方面報價,並非由金融市場買賣方撮合,透明度較差,較適合長期持有的投資者。
2. 期貨
期貨市場中也有推出歐元相關的貨幣對商品,供投資者進行交易。不同於直接持有歐元,期貨合約是有固定的結算交割日,到期前結算價差或進行交收,若要繼續持有歐元,必須進行轉倉交易的操作。需留意的是,轉倉交易涉及成本,除了轉倉買賣成本外,仍需負擔可能產生的價差盈虧,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轉倉是指在期貨市場,將持有的近月期貨合約平倉,同時買入遠月期貨合約。
3. CFD差價合約
CFD差價合約 是一種新興的金融衍生商品,交易過程不涉及實物交割,只結算買賣價差,投資者可利用保證金的交易模式,而交易商一般都提供高倍數的槓桿,支持做多做空歐元的雙向交易。
歐元投資方式比較
交易方式 | 銀行帳戶 | 期貨 | CFD差價合約 |
槓桿 | 無 | 數十倍 | 有(過100倍) |
利息收入 | 有 | 無 | 視乎交易商 |
交易費用 | 較高 | 較低 | 極低 |
到期日 | 無 | 有 | 無 |
合約規格 | 無 | 固定規格 | 彈性規格 |
交易時間 | 同銀行營業時間 | 同國際市場 | 同國際市場 |
流動性 | 銀行提供 | 市場買賣雙方提供 | 市場買賣雙方提供 |
其他貨幣走勢分析:
——
關於 ZFX (Zeal Capital Market)
- 受FCA、FSA監管,榮獲 Financial Weekly 2019年 最佳交易平台
- 提供100+ 種交易產品,包括外匯、股票、指數、黃金、原油等
- 三種交易帳戶,滿足不同客戶的投資需求
- 零佣金、低價差,杠桿率高達1 : 2000
- 強大的交易系統,每秒執行50,000訂單
- 最低入金50美金即可開戶
- 24小時中文客戶服務
風險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ZFX立場,ZFX不承擔根據本文所進行任何買賣操作而導致的任何形式損失。請堅定自己的思路,做好相應風險控制。